近日,研究生院党员领导干部来到哈军工纪念馆,为党支部全体党员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党课。本次党课的主题是“学党史、忆校史、守初心”,以“哈军工”办学历史为主要线索,集体讲授“哈军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史。
研究生院副院长张福军同志讲述“哈军工”研究生教育兴起的历史。他说,在“哈军工”正式办学的第三年,学院党委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素养、增强教学科研后劲的战略目标出发,做出了培养研究生的决定。当年,海军工程系3个专业招收首批研究生,起到研究生教育开路的作用。继海军工程系后,空军工程系开始筹备研究生班,其他各系也纷纷效仿,招收本专业第一批研究生,其培养目的和招生模式与海军工程系相同。1956 年,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先后招收15 名研究生。经过 1955年至1956年两年多的研究生教育,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研究生院党支部副书记兼纪检委员、副院长王伟同志讲述“哈军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他说,1962年,国防科委批准学院在基础和专业基础理论方面,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25 名。但因生源困难,人数由 25 名缩减为17 名、直至3 名。最后因考试成绩不好,一名也未录取。1963-1964年,先后招收了16名研究生。1965 年学院招收最后一批研究生共 12 名。此时的研究生教育已经比较规范。学院招收研究生的指导思想是严格挑选,宁缺毋滥;学院对研究生要求严格,在培养过程中随时注意考察,发现问题就严肃处理。
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院长陈恒同志讲述“哈军工”培养的杰出人才。“哈军工”走出了四十名院士,是“哈军工”培养出的高级人才中的杰出代表。他回忆了学校六十周年校庆期间,与朱起鹤、顾金才、王景全等几位院士交流的故事。
他说,朱起鹤院士1952年冬季起在学院长期担任物理教学工作,在文革期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和“美帝间谍”,甚至被投入监狱。但是朱院士在逆境中心若磐石,始终保留高远的科研志向。文革后,获得自由的朱院士很快投入到科研中,创建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一系列重大成就,1995年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顾金才院士在校庆六十周年返回机场的路上跟他谈起“哈军工”的教材,“哈军工”的教材“贵精不贵厚”,“哈军工”的教材是整理之后的讲义,讲义凝炼之后大概只有十几页,但都是精华,学生按照讲义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明确的概念,牢固掌握知识也不容易忘记。王景全院士跟他讲起“哈军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就,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具有敢啃硬骨头的意识和可靠顶用、勇于担当的精神,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起点未必比别的学校学生高,但是他们在面临工作需要和困难挑战时,虽然考虑到失败的可能性,但仍然义不容辞地把完成任务当做第一使命,逐步树立了“哈军工”毕业生可靠顶用的优良口碑。
陈恒同志在总结中说,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把“哈军工”的精神和很多优秀做法提炼出来,反映到现代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地把高层次、精英人才的培养理念和核心要义来深入理解贯彻,在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加党课的党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一堂意义重大、受益匪浅的党课,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特别是聆听“哈军工”研究生教育培养的历史深受鼓舞,更加深切体会到“哈军工”人的初心使命,并从中汲取了不断奋进的磅礴力量。作为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立足自身岗位,为肩负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历史使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课结束后,支部全体党员在21b智慧教室进行了第四次党史沉浸式学习。学习开始前,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李凯同志代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欢迎驻脱贫村佳木斯市汤原县红泉村工作队队员綦凤凯同志返校工作。
(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机关党委公众号,2021年7月8日)